走进科大



第十届国际正负电子对撞物理研讨会(PhiPsi 2015)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08浏览次数:128

    9月23-26日,第十届国际正负电子对撞物理研讨会(PhiPsi 2015)在我校举行。此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美国、瑞典、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约120位科学家参加,重点研讨5GeV以下能区正负电子对撞物理实验结果和对发展粒子物理基本理论的作用,以及正在运行的以及未来实验设备的物理研究潜能,包括中国高能物理学界正在积极推动的下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
 

  

  

  

  此次会议安排了56个学术报告、6个海报。会议期间,G. Fedotovich、E.Kozyrev、V.Deleo、胡海明等介绍了CMD、SND、BaBar、KLOE及BESIII合作组的R值测量及强子形状因子的最新实验结果;S.Pacetti等介绍了形状因子的理论背景及模型等;S. Barsuk、B.Shwartz、P.Gauzzi等介绍了b物理工厂上的粲物理,及g-2、双光子过程的最新实验结果;S.Karshenboim、高海燕教授等介绍了质子半径的测量的理论及实验结果;H.S. Lee、B.Shwartz、N.Berger等介绍了低能区宇称破缺sin2θW的理论背景及实验测量;刘翔教授回顾了类Charmonium态XYZ的理论进展;张景芝、房双世研究员等介绍了奇特XYZ态及常规粲偶素、轻强子谱等物理课题的最新实验结果;P.Piminov、刘健北教授等介绍了未来粒子物理加速器/探测器的设计和展望。
 

  

  

  

  闭幕式上,会议共同主席黄光顺教授致辞,感谢全体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肯定了此次会议对粒子物理学科的国际交流与低能区正负电子对撞物理领域的重要意义,并向所有会议志愿者表示感谢。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基本粒子与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获得中国科学院及中国高能科学技术中心资助。

  

  国际正负电子对撞物理系列研讨会基本上每两年举办一次,是粒子物理重要论坛之一。

  

  (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