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郭奖系列采访】立志成为“医生科学家”的董正浩

发布者:黄聃发布时间:2023-07-06浏览次数:10

今天是7月6日,也是董正浩的23岁生日。他来自生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是2022年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之一,励志耕耘医学的五年时光里,思索医生科学家的职责与目标,内在驱动的进取过程中,积极拓展自我成长的多面性。

“向着医生科学家方向逐渐靠近”

2023年6月15日这天,董正浩在朋友圈记录了这样一段话:“知识和技能不是培养的主要导向,而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段话来自包校长在瀚海师生行活动中的一段讲话。被问到为什么这句话让人触动受益,董正浩向我们解释说,这其实正好和他的专业培养目标是相通的,“我希望向着医生科学家方向逐渐靠近。”

在董正浩看来,医学研究和临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被称呼为“from benchtop to bedside”的过程。他向我们举例,同样的化疗药在不同的人身上的疗效往往差异较大,如何更好的筛选不同人的信息,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开发新的靶点药物,都是需要解决的方向。因此,用科学思维分析总结临床问题,以研究方法设计实现临床需要,这正是科大培养的医生科学家的要求。通俗来说,科大培养的将不仅仅是一名医生,对某一病例的治疗,而是在医生技能水平提升基础上,尽力履行科学家的职责,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实现科研的临床转换,最后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想这也是我们科大新医学的优势,成为一名医生科学家任重而道远。”

“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路上,需要不断努力提升”

然而,在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路上,董正浩也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他回忆起来到第一个科室神经外科时,需要给一个头部伤口较大的患者拆线换药,“上级医生拆线可能5-10分钟拆完,我因为紧张和不熟练拆了半个小时,当时是满头大汗,我向患者和家属道歉,但他们知道我是实习学生,理解、鼓励和包容我,让我感到一种被认可。”

这样令人紧张的时刻还在跟台手术中磨炼着董正浩,面对随机提问也是常有的事。“之前上过理论课,但真正在手术室还是会紧张,虽然我们主要是以观摩学习为主,但也会参与一部分操作,比如缝合打结。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会随时提问,所以需要不断熟练每一步流程,复习所学的知识。”在儿科实习时,有小孩子发烧,带教老师会让董正浩去判断体征和症状,从而给出诊断方案。“这些老师并不是想要难住我,只是想逐步锻炼培养我的临床诊疗思维,而这是一个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

实现身份的转变纵然必须要经历一场场束手无策,而这正是每个人都有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阶段,董正浩也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我觉得有两点,一是谦虚,积极提问。遇到一些不知道的或者不能处理的时候及时请教老师,在他的指导下完成这些医疗工作,同时自己也是不断从中学习,我想这样才能够最终独当一面。还有就是做事一定要认真,不怕吃苦。比如说我给患者拆线换药,或者说做心电图和四大穿刺,如果态度非常诚恳认真,患者也是会看在眼里的。”

“我想成为给人希望、值得信任的医生”

一年的实习经历,让董正浩既提升了理论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问道:“你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医生呢?”董正浩想了想,回答:“我想成为给人希望、值得信任的医生。”

在正式进入医院学习之前,董正浩会上《医学伦理学》的课程。在第一课就会学习到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是一项极其经典的医学道德规范,告诫我们医学生要做到廉洁奉公与文明行医、公正平等对待患者、诚实与慎言守密、热爱医学事业。作为医学道德规范,它不仅仅是我们医学生、医生在日常医学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更让我们思考医生这个职业,为什么要当医生,如何成为一名出色合格的医生。”

在董正浩看来,医生有着其他职业所不具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临床医学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科,它的面向主体是人,研究的是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与转归。如果说我为什么要学医的话,我认为从事医学事业能够带来一种无比自豪的成就感。尤其是当你接诊病重的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治疗让他们顺利康复出院,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令我感到快乐。”

这种获得感的来源,同样需要医生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给予。“我认为医生需要重视患者的感受,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患者,往往是一个家庭,所以要在现有的一些方法和标准下尽全力帮他们。”董正浩讲述起他在大一暑假参加的“学部临床医学院三下乡”活动,跟老师和学长学姐一起为当地人提供义诊服务,他观察到一位心内科主任医师,“他面对很多患者非常亲切,能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学到的能真正用上是一种动力”

人体结构和疾病的复杂性,反映在医学学习过程中最直观的是医学知识的厚度和广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四大重要科室,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口腔科、耳鼻喉科、中医学...科大有着数理基础宽厚实的特色,在科大学医同样需要前两年相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课程难度与课程要求远远高于其它医学院。除了忙碌而充实的理论课程,科大医学部还设置了配套实验课,给一些兔子、牛蛙、老鼠和小猪做手术,之后也可以继续观察它们的恢复情况。

董正浩开玩笑说,期末不是考试周,而是考试月。“医学的课程确实很多也很辛苦,但是如果你真的热爱医学的话,你会觉得它是个非常有意义、非常有趣的课程,因为你会接触到不同的患者,跟他们进行交流,然后发现你学的东西能够真正被应用上,这也正是我学习的动力。”四年绩点 3.95,临床医学院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大三主持学部立项大学生研究计划,在李博峰教授指导下开展一类新型效应T细胞亚群表型与功能分析的研究。热爱与努力会成为董正浩巩固知识的持续动力源泉。

“我还参加过男生女生向前冲”

专业学习之余,董正浩也重视自己的全面发展。健身、长跑、钢琴、演讲比赛、联络部副部长,这些在他看来,都可以构成生活的一味调剂,既陶冶情操、转换心情,又是向外拓展突破自己的方式。连续两次在“科技英才班短程跑”中排入男子组前十五;大三加入管弦乐团,练好钢琴基本功,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参加很多演讲比赛锻炼言语表达能力;参加校学生会联络部,锻炼自己沟通协调和公文写作能力。

在去年7月6日这天,董正浩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了“男生女生向前冲”的比赛,虽然没有到达终点,“也算一次很特别的经历,我记得当时还给了参与奖,可以看作是对自我的一个小挑战。” 巧合的是,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临近毕业这些天,董正浩坚持每周5次去健身房锻炼,“以后肯定是要从事高强度工作,现在一定要多练好身体。”

“焦虑是另一种自省”

5年的大学生活中,挫折和焦虑也会构成另一种涟漪打破董正浩平静的心情。考试周的压力、下滑的期中成绩、担心上课状态变差、一次不愉快的人际交往等,这些也曾使得他陷入了情绪的低谷期。“后来我自己想明白了,焦虑不可避免,一切焦虑都是行动力不足。但它同样是一种提醒和警示,应该在这种自省中专注于当下的生活,把当下的事情给做好。”转换心态后,董正浩也能更好地确立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这种专注和化解焦虑的能力离不开一个人内心的自我驱动力。董正浩笑着说自己的成长更像咸鱼翻身记,他的小学和初中成绩并不算好,但不服输和上进心激励着他,并贯穿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获得郭奖,在董正浩看来是自己努力没有白费的证明,也是沾了科大新医学的光。科大新医学作为新办的专业,学校投入大量的资源建立医学教学培养的体系,也在深入贯彻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理念,“我非常感谢在科大拥有这样5年的学医时光。”董正浩说。在科大医学部的5年,他一直记得薛天老师的话:“走出去时别人更看重的是个人实力, 如果你能足够优秀,科大新医学的招牌就会因为你变得更加响亮。”未来,董正浩将要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肿瘤学)博士研究生。“这将意味一个新的挑战,我会收拾心情再出发,希望能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不忘初心,服务回报社会,给科大新医学争口气。”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