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编辑: 浏览次数:222次
招生专业名称:物理学类
一、 本招生专业有哪些本科专业方向?
研究方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生物物理等11个二级学科。物理学院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以及下辖的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从微观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到宏观天文宇宙学、从凝聚态超导物态研究到高维特殊材料量子体系、从液晶等软物质科学到细菌动力学生物物理、从量子光学基本原理到光信息与成像技术、从核磁自旋量子计算到细胞蛋白质成像技术、从加速器实验技术到等离子体聚变物理的全覆盖、广谱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
系 | 专业 | 方向 |
物理系 近代物理系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工程与应用物理系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
自旋物理学 | ||
应用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
物理电子学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生物物理 | ||
等离子体物理 | ||
医学物理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光学 | |
光学工程 | ||
天文学系 | 天文学 | 天文学 |
二、 每个专业方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专业 | 方向 | 研究对象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本学科是国家首批硕士点、首批博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和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形成了超弦/M理论、引力及早期宇宙学,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及唯象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量子力学原理及应用等稳定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创建于1958年。1981年被首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点,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高能物理是基础物理科学的最前沿,主要探索微观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质量起源、时空本性等基本理论问题。 |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原子分子物理学科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90 年建立硕士学科点,1998 年建立博士学科点,2007 年作为物理学的二级学科整体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该学科有9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物理、同步辐射原子分子物理、原子分子理论、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以及原子识别与控制。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物理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和(e,2e)电子动量谱仪。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拥有以潘建伟教授为首的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和并拥有世界一流设备、近几年开创造出多项一流成果的有国际影响的实验室。同步辐射原子分子物理拥有从真空紫外一直到软 X 射线能区的宽波段同步辐射光源。 | |
自旋物理学 | 自旋物理学以自旋为研究对象,面向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主要以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为主,开展基础性研究。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量子物理、量子器件、量子技术和仪器、先进材料等方向。 | |
应用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最大的一个分支,也是物理学近半个多世纪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凝聚态物理学(Condensed Matter Physics,CMP)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大量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和电子等)组成的凝聚体的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之间的联系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除了晶体 非晶体与准晶体等固体物质外,还包括液体、凝胶、冷原子体系和软凝聚态物质体系。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凝聚态物质的电、磁、声、光、热等物理性质和现象的研究,掌握物质中单粒子和集体激发的基本规律,利用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等手段建立微观世界和复杂宏观物质体系的联系,使我们对于微观物质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凝聚态物理学科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本学科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同学校创建一流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定位紧密结合,注重与化学、材料学科的交叉,注重理论与实验工作的紧密结合。科学研究瞄准学科的前沿,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
物理电子学 | 物理电子学是“核电子学”的发展和外延,具有很强的物理背景,主要在电子科学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从物理学家的眼光,以物理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电子学的前沿课题,克服电子学的极限,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主要研究和发展新的电子学技术、新的诊断方法和手段,用于解决物理学实验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将物理电子学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微波与固态电子学专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极端条件电子学物理及相关器件研究,重点推进极端条件电子器件及超低功耗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仿真、测试以及应用研究,同时推广其在太空探测、精密测量、量子计算、高性能计算、低温医疗等领域的示范应用。致力于办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国际性交流平台。在国内外学术领域,打造学科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努力将微固学科建设成为极端条件微电子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为极端条件微电子的产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 |
生物物理 | 生物物理是物理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将物理的思想和技术用于研究生命科学的问题,同时也对生命体系中的物理问题进行研究。生物物理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契合了本世纪以来的新生物学革命:物理、化学、工程、信息科学等众多非生命学科与生物学的紧密交叉与整合。目前生物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单分子生物物理、细菌生物物理、新生物物理技术的开发、理论及计算生物物理。 | |
等离子体物理 |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创立于1974 年,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为止一直是我国高校中唯一有等离子体物理本科毕业生的培养单位。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学科点,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率先在国内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等离子体物理人才培养体系。从1992年起本学科点属于国家理科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九五”期间在教育部组织的验收评估中评为优秀。 | |
医学物理 | 医学物理是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的疾病,实现改善人类健康的目的。医学物理包括肿瘤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健康物理。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光学、光学工程 | 光学学科点是1958年以实现国家科技现代化为目标,中科院创建的光学科技人才培养单位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我国光学与光电子领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光学专业博士点批准于1981年11月,是国内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1992年物理学一级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理科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评估”中,本博士点被列为全国光学博士点第三名。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已经成为我国在光学应用领域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主要人才基地之一。 |
天文学 | 天文学 | 面向国际天文前沿,开展天文研究:始终把主要研究聚焦在天文学前沿科学重大目标上,是国内最早开展星系宇宙学研究的单位,开创并推动了中国在星系宇宙学这一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正常星系、活动星系、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了本学科在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射电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力量。 |
三、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专业培养有哪些特色?师资力量、重大基础设施等如何?
(一) 培养目标:
物理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广博的物理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掌握必要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基础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人才。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物理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高等学校、产业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高新技术研发工作。
2.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物理、现代光学、光电子材料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激光与近代光学及光电子范畴的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光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教学和在现代大容量、高密度快速通讯等高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力。
3. 天文学: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天体物理前沿知识,了解天文学最新进展,熟练使用计算机,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具有从事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能力。毕业生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适应到国家天文台、研究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在高科技产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 专业培养特色:
方向齐全,创新力强。物理学学科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等二级学科方向,同时聚焦前沿,大力发展量子信息、精密测量、医学物理、生物物理等交叉学科,积极参与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如CERN-LHC、BES、RHIC、ITER、EAST等)的合作研究;发挥新兴优势学科的作用,推动新工科、新专业建设。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新设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2024年,学院将迎来国内首批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英才教育,特色鲜明。物理学院实行课堂教学、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本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科学创新潜力。打造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为交叉创新提供肥沃土壤。物理学院以教育部拔尖计划项目严济慈英才班、王绶琯英才班为龙头,建有12个所系结合科技英才班,培养理实交融的未来物理学领军人才。英才班采用“科教结合、理实结合、所系结合”的育人模式。科教结合,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推进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理实结合,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参与完整的科研过程,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所系结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优化了学生成长条件。学生可以大一前往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参加“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触摸科学前沿,大二参加校内校外(包括海外)“大研计划”,大三申请海外暑期科研或者申请加入校内教授团队,接受规范的科研训练;大四进行毕业设计。另外,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物理学院形成适应国际科技竞争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落实长周期、个性化培养。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实行统一课程编号。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选修非本研贯通的研究生课程,所获学分可认定为研究生课程学分。
(三) 师资力量、重大基础设施:
中国科大物理学科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高水平带头人和高潜力骨干,形成一支结构优化、成绩显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截至2024年1月,物理学院有教职员工459人,其中教授(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6人,副教授(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8人,聘期制科研人员162人。现有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聘)1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人才计划20人(含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3人(含青年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创新人才计划人才(含长期项目)69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7人,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学者52人。物理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赵忠尧大师讲席”和“王绶琯大师讲席”教授,并聘请国内外数十名兼职和客座教授。
学院建有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量子信息、星系与宇宙学、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微观磁共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学等6个中国科学院及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发起并推动了合肥国家实验室的成立和建设。
四、 本科期间要学习哪些核心课程?本科期间有哪些交流机会?深造就业情况?
(一) 核心课程
主要基础课程关系结构图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35.5学分
分类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建议年级 |
数学类 12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60 | 3 | 秋 | 2年级 |
计算方法 | 60 | 3 | 秋 | 3年级 | |
数理方程A | 60 | 3 | 春 | 2年级 | |
复变函数A | 60 | 3 | 秋 | 2年级 | |
物理类 17.5 | 量子力学B | 80 | 4 | 秋 | 3年级,A、B二选一 |
量子力学A | 120 | 6 | 秋 | ||
理论力学A | 80 | 4 | 秋 | 2年级 | |
电动力学 | 80 | 4 | 春 | 2年级 |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 | 80 | 4 | 春 | 3年级 | |
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 | 60 | 1.5 | 春 | 2年级 | |
电子类6 | 电子技术基础 | 60 | 3 | 春 | 2年级 |
数字电路 | 60 | 3 | 秋 | 3年级 | |
学分小计 | 35.5 |
|
|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8学分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建议年级 |
计算物理A | 60 | 3 | 秋 | 3年级,A、B二选一 |
计算物理B | 60 | 3 | 秋 | |
物理学专业基础实验 | 0/80 | 2 | 春 | 3年级 |
※固体物理A | 80 | 4 | 春 | 3年级A、B二选一 |
固体物理B | 60 | 3 | 春 |
※ 春秋均开设,课程在非指导学期也会面向全校开设课堂。
(二) 交流机会
1. 国际交流:为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物理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委员会利用校内教授的海外联系和学校丰富的海外校友资源,建立外国专家库,与国际名校建立固定的学生交流项目,构建常态化的学生派出渠道,为学生提供暑期研究实习、毕业设计、暑期学校等机会。2023年90名本科生参与境外交流(暑期研究实习、学期交换、短期访学等)。学院鼓励同学们通过各渠道参加国际交流,积极提升全球胜任力。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均有海外交流的机会,包括暑期研修计划、学期交流和海外毕业设计等。学校为所有参加海外交流活动的学生提供一次差旅补贴,并根据交流项目性质分类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活补贴。
在积极推动学生前往国(境)外大学交流的同时,学院重视吸引国外一流大学优秀学生来校交流,构建国际学术共同体。从2013年起每年都开展未来物理学家国际夏令营(Future Physicist International Summer Camp),邀请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国外数十所名校和物理学院的营员在两周的时间里,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接触实验室的物理前沿,与科大学子交流物理学习和科研经验,建立未来物理学家之间的学术友谊。这一活动是物理学院国际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为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及世界一流名校学生搭建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进了学生培养国际化进程。
2. 物理学院与众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09年起,物理学院以教育部拔尖计划项目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为龙头,先后与14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相关的研究所联合创办十二个所系结合英才班,利用研究所丰富的学科资源,构筑全面系统的涉及全院本科生的英才培养模式,培养理实交融的未来物理学的领军人才。2023年暑假,物理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11家科研单位共同举办了2023年“所系结合”科技夏令营。本次科技夏令营共有15个营,近2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同学们聆听各研究所著名专家学者开设的专题讲座、学科前沿报告,参观大科学装置、进课题组实习等一系列活动,感受真实的科研环境与科研生活。
3. 物理学院特色人才培养品牌“严济慈大讲坛”、“物理科学与工程导论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院各学科带头人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拓宽学术视野的平台。“严济慈大讲坛” 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作前沿研究学术报告,2023年邀请Frank Wilczek教授(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Serge Haroche教授(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rtur Ekert 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邹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科学家带来精彩报告,目前已成功举办13场报告;“物理科学与工程导论系列讲座”邀请各学科带头人做精彩的科普报告及物理学院各专业的发展情况、国内外最新动态介绍,帮助物理学院大二学生在专业选择之前对学院各个专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 深造就业情况
学院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高,保研率高。出国(境)留学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获得全额奖学金。2023年,55人赴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境外一流顶尖院校继续深造。
五、 报考中国科大该专业的N个理由
1.物理学院专业方向齐全,创新力强。中国科大物理学学科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等二级学科方向,同时聚焦前沿,大力发展量子信息、精密测量、医学物理、生物物理等交叉学科。由物理学科中的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二级学科交叉而成的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逐步成长为国际领先的研究领域。量子信息的研究团队,牵头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在基础创新的同时,形成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正在逐步成长为系统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并有机会在相关领域参与创新研究。
2. 师资力量雄厚,生师比高。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科拥有一支强大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都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扎实的教学水平。学生们可以在这些优秀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并从他们的丰富经验中受益。师生比1:4.6,同学们有很多机会得到老师们的直接指导。
3. 科研能力强,科学平台先进,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多、合作机会多。中国科大物理学科拥有卓著的学术声誉,物理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物理学被评为A+学科,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物理学学科继续强势领跑。物理学科在多项主流国际排名靠前,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学院建有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量子信息、星系与宇宙学、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微观磁共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学等6个中国科学院及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发起并推动了合肥国家实验室的成立和建设。物理学院坚持“科教融合,科教相长”,以科研带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促进科研基础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形成了科教相长的和谐氛围。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基础及应用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及大科学工程建设,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和提升研究能力。
4. 英才教育,特色鲜明。物理学院突出协同创新素质培养,注重国际视野下的开放、交叉、联合指导,形成适应国际科技竞争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教育部拔尖计划项目严济慈英才班、王绶琯英才班为龙头,建有12个所系结合科技英才班,培养理实交融的未来物理学领军人才;本科教学强化数理基础,实行课堂教学、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科学创新潜力。依托构建多元化科研训练体系、科创平台,鼓励本科生在多层次和多学科交叉领域中进行创新创业活动,长期资助本科生科研和科创竞赛,提升本科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研究生教学坚持长周期、宽视野培养,打通学科界限,实现一级学科内自由选课,鼓励跨一级学科选课;打造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为交叉创新提供肥沃土壤。
5. 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毕业生数理基础好,综合素质强,毕业后大部分进入物理学及相关领域深造。学院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高,保研率高。出国(境)留学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获得全额奖学金。毕业生就业后表现优秀,在就业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职业发展。多人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为等单位。自建校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赵忠贤、朱清时、何多慧、王震西、施蕴渝、陈霖、许祖彦、陈立泉、王志珍、周寿桓、饶子和、侯建国、俞昌旋、张肇西、沈保根、潘建伟、刘文清、赵政国、谢心澄、陈仙辉、杜江峰、常进、林海青、封东来、段路明共25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子义、常永福等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周郁、文小刚、潘卓华、周冰、许怒、翁征宇、王力军、斯其苗、崔伟、赖东、毛淑德、葛健、庄小威、段路明、李巨、李传锋、尹希、傅亮等众多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物理学家和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