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编辑: 浏览次数:10次
3月27日下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师说堂”系列培训第三十五期暨核科学技术学院第八期教学研讨沙龙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号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沙龙以“教师的责任与自我修炼”为主题,邀请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唐传祥教授作专题分享。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封东来院士致欢迎辞,教务处副处长吴雨生、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冷用斌主持,全校近90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报告中,唐传祥围绕“教书是大学老师的第一责任”这一核心观点,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及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在教学实践层面,他认为,上好一堂课需要集“编、导、演”于一体,每堂课需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构建知识体系,此外经典教材对于培养拔尖人才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培养方面,他主张贯彻“有教无类”的原则,通过合理设置课堂时间分配、创新互动机制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着重培养其自主研读教材、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术能力,并指出应该和研究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科研中共同成长。
唐传祥教授还分享了教师进行自我修炼的经验。他认为,作为教师应当秉持学术贡献(contribution)、研究风格(style)和学问品位(taste)的价值追求,既要注重研究贡献,更要锤炼学术品位。此外,他还援引《大学》中“格物致知”的理念,强调做好学问的重要性,认为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深化专业认知,达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教学境界。
讲座结束后,唐传祥与现场的各位老师们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课程教学理念与设计、AI工具在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唐传祥是粒子加速器物理及应用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主任,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的先进新型加速器组(ANA)主席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并入选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名人堂,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此次活动是核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研讨沙龙,旨在邀请资深专家与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前沿理念,激发教学热情。联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师说堂”,活动面向全校青年教师。参会教师从嘉宾分享中汲取优秀教学思维与方法,并认识到优秀导师亦是优秀学者,需兼备学术贡献、研究风格及高尚品位。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进一步与各学院联动,将优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覆盖全校感兴趣的一线教师,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学术发展。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核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