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8 编辑: 浏览次数:10次
一、 专业培养目标
核工程与核技术方向主要致力于选拔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较高的综合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系统优化思维,能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和管理实践有机融合,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该专业聚焦核能工程、核材料、核医学、核化学和国家安全等国家战略性关键领域,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要求
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总学分修满167.5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分类及学分比例表:
分类 | 学分 | 比例(%) |
校定通修课程 | 79.5 | 47.5 |
专业基础课程 | 38 | 23.5 |
专业核心课程 | 15 | 8.7 |
专业选修课程 | 9 | 5.6 |
自由选修课程 | ≥14 | 8.6 |
科研实践 | ≥4 | 1.2 |
毕业论文 | 8 | 4.9 |
合 计 | 167.5 | 100 |
三、修读课程要求
1、校定通修课程设置:
学科分类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建议年级 |
国防教育 4 | 军事理论 | 40 | 2 | 秋 | 1 |
军事技能 | 10/60 | 2 | 秋 | 1 | |
劳动教育 1 | 劳动教育 | 0/32 | 1 | 秋 | 3 |
通识类 11 | 核心通识课程 |
| 7 | 春、夏、秋 | 1、2、3 |
大学生心理学 | 40 | 2 | 春、秋 | 1 | |
艺术实践 | 0/32 | 1 | 秋 | 3 | |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 | 20 | 1 | 秋Ò春 | 1 | |
英语类 8 | 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选班上课,具体情况说明见《修订方案》中通修课设置英语类部分。 | 8 | 春、秋 | 1、2 | |
数学类(理工) 16 | 数学分析(B1) | 120 | 6 | 秋 | 1 |
数学分析(B2) | 120 | 6 | 春 | 1 | |
线性代数(B1) | 80 | 4 | 春 | 1 | |
物理类(理工) 13.5 | 力学B | 50 | 2.5 | 春 | 1 |
热学B | 30 | 1.5 | 春 | 1 | |
光学B | 40 | 2 | 秋 | 2 | |
原子物理B | 40 | 2 | 秋 | 2 | |
电磁学B | 80 | 4 | 春 | 2 | |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B | 0/40 | 1 | 春 | 1 | |
大学物理-综合实验B | 0/20 | 0.5 | 秋 | 2 | |
政治类 18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50 | 2.5 | 秋 |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54 | 3 | 秋 | 1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50 | 2.5 | 春 | 1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0 | 2.5 | 秋 | 2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0 | 2.5 | 春 | 2 | |
形势与政策(讲座) | 40 | 2 | 秋 | 3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 0/80 | 2 | 秋 | 3 | |
四史一课选修 | 20 | 1 | 春、秋 | 1、2、3 | |
体育类 4 | 基础体育 | 40 | 1 | 秋 | 1 |
基础体育选项 | 40 | 1 | 春 | 1 | |
体育选项(1) | 40 | 1 | 春、秋 | 2 | |
体育选项(2) | 40 | 1 | 春、秋 | 2 | |
计算机类 4 | 计算机程序设计A/B | 60/40 60/60 | 4 | 秋 | 1 |
学分小计 | 79.5 |
|
|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建议年级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60 | 3 | 秋 | 2 |
计算方法 | 60 | 3 | 秋 | 2 |
复变函数A | 60 | 3 | 秋 | 2 |
数理方程A | 60 | 3 | 春 | 2 |
理论力学A | 80 | 4 | 秋 | 2 |
电动力学 | 80 | 4 | 春 | 2 |
量子力学C | 60 | 3 | 秋 | 3 |
材料力学 | 60 | 3 | 秋 | 3 |
传热学B | 60 | 3 | 春 | 3 |
流体力学 | 80 | 4 | 秋 | 3 |
大科学工程前沿讲坛 | 40 | 2 | 春 | 2 |
机械制图及CAD(B) | 60 | 3 | 秋 | 3 |
学分小计 | 38 |
|
|
3、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建议年级 |
辐射防护 | 60 | 3 | 春 | 3 |
原子核物理(英) | 80 | 4 | 春 | 3 |
反应堆物理 | 40 | 2 | 春 | 3 |
反应堆热工与安全 | 60 | 3 | 秋 | 4 |
核工程基础实验 | 80 | 2 | 秋 | 4 |
工程实践★ | 40 | 1 | 夏 | 2 |
学分小计 | 15 |
|
|
注:★为强基班特有增设的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设置:选修9学分
专业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建议年级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核工程与技术前沿 | 60 | 3 | 春 | 3 |
计算中子学 | 60 | 3 | 秋 | 3 | |
核聚变工程导论 | 60 | 3 | 秋 | 4 |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80 | 4 | 秋 | 4 | |
核医学物理原理 | 60 | 3 | 秋 | 3 | |
电子技术基础 | 60 | 3 | 秋 | 2 | |
数字电路 | 60 | 3 | 秋 | 3 | |
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 | 放射分析化学 | 40 | 2 | 秋 | 3 |
放射与辐射化学实验 | 0/40 | 1 | 春 | 3 | |
辐射化学 | 80 | 4 | 秋 | 4 | |
放射性药物化学 | 40 | 2 | 春 | 4 | |
学分小计 | 35 |
|
|
5、自由选修:≥14学分
以上模块内超出要求学分的选修课程学分均可算入自由选修学分,也可选修其他本科课程或者本硕贯通课程以获得自由选修学分。
6、毕业论文:8学分
四、科研实践要求 4学分
须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其他经学校认定的可转换科研实践学分的课程或项目。
五、课程关系结构图
六、本研转段衔接专业
本专业本科毕业时符合我校强基计划转段条件的学生,可以获得攻读我校研究生资格,且只能在以下限定的转段衔接专业范围内进行选择,可以攻读的学科将以当年学校公布的具体内容为准。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0827 | |||
0858 | |||
0701 | |||
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