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7 编辑: 浏览次数:10次
5月24日上午,由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办的“王淦昌大讲堂”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举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朱少平研究员受邀作题为《激光聚变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核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冷用斌教授、姚涛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婷及学院骨干教师、百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冷用斌主持。
报告中,朱少平首先回顾了激光聚变概念的由来及研究历史。他提到,实验室可控热核聚变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至今已走过约70年的探索之路,而实现热核聚变点火和燃烧一直是激光聚变研究的关键目标。朱少平着重介绍了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利用 2.05MJ激光驱动能量,成功获得了3.15MJ的聚变放能这一重要标志性事件,这是首次在实验室实现聚变放能大于驱动能量,跨越了热核聚变点火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门槛。
在此基础上,朱少平深入剖析了激光聚变研究的点火要求、中心点火、内爆增压等物理要点,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与认识。他对当前激光聚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和前沿研究成果,展望了热核聚变点火实现后,激光聚变研究可能的应用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他表示,激光聚变是有国家重大需求牵引的研究领域,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正稳步发展。在追赶世界最高研究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扎扎实实、精益求精,共同推进激光聚变研究的进步。
在交流讨论环节,朱少平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主题报告结束后,冷用斌向朱少平赠送了“王淦昌大讲堂”特邀报告纪念牌。
(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