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支队伍参赛,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代表队。由校学生编码生命协会成员组成的中国科大(USTC)代表队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凭借其扎实的科研功底与良好的团队协作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金牌。

我校参赛项目为“基于酵母的肉毒杆菌毒素选择性蛋白水解生物测定法”(Selective Proteolytic Botulinum Toxin Bioassay Based On Yeast)。该项目聚焦肉毒杆菌毒素A型(BoNT/A)在食品安全与医疗安全领域引发的实际问题,致力于开发快速、精准且低成本的检测方案。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出一套名为“SPY”的毒素生物检测系统,其创新思路与实用价值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在为期一年的备赛过程中,来自生物、计算机、物理、网络空间安全等多个学科的团队成员,他们依托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以下简称“生医部”)创新研究型生物学实验室,在协会指导老师洪泂与实验室主管老师罗建川的带领,以及生医部段屹等八位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团队在数月内协同攻坚,完整完成了从项目设计、实验构建、测试优化到网页呈现的全流程工作,通过持续调整与改进,最终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团队在专注科研的同时,也致力于践行有温度、负责任的研究理念。项目初期,团队成员主动向生医部唐姗老师等相关领域教师请教,不断完善课题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案;研究过程中,团队积极开展社会推广工作,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组织中小学生及心智障碍群体参与互动实验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合成生物学知识;此外,团队还走访了多家科技企业,并参与CCiC(中国地区iGEMer交流会)等校际交流活动,切实贯彻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

USTC团队在iGEM赛事中的成功,不仅是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的具体体现,也展示了中国科大学子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团队精神。
学校高度重视与支持本次赛事,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及北京中国科大新创公益基金会均给予大力支持,洪泂、罗建川、段屹、符传孩、薛林、杨新星、唐姗、曹灿、陈泉、陶余勇等老师对团队给予悉心指导。
(校学生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校学生编码生命协会)